“神器”在手!七招教你远离雷暴哮喘


  “神器”在手!招教你远离雷暴哮喘

王月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教授)

  据报道,9月2日傍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生了一次强对流雷暴天气。随后,在该市多家医院急诊室内涌入了大量的哮喘患者,一时间人满为患。医生说,这些人前来就诊,都是因为发生了一种被称为“雷暴哮喘”的疾病。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北京也出现了“雷暴哮喘”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那么,什么是“雷暴哮喘”?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和预防“雷暴哮喘”的发生呢?

   什么是“雷暴哮喘”

  虽然,这次呼和浩特的哮喘病例聚集性暴发,让“雷暴哮喘”突然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迅速上了热搜,但其实“雷暴哮喘”这个词此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雷暴哮喘”,是英文“Thunderstorm asthma”的中文翻译,是指在雷暴天气(通常是在夏季)之后发生的哮喘,可以以人群聚集性的方式暴发,是一种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雷暴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咳嗽、严重喘息、呼吸困难、憋气,严重时,可出现全身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和讲话,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个别患者还有死亡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雷暴哮喘”既多发于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者中,也常常发生在之前没有哮喘但曾经有过敏性鼻炎的成人与儿童患者中。“雷暴哮喘”一词最早被提出,是在1983年7月,当时英国伯明翰市发生了一起雷暴后的聚集性哮喘,大约有100多名患者就医。从此之后,“雷暴哮喘”事件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发生,足迹遍布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和伊朗等国家,记录在案的聚集性“雷暴哮喘”事件发生次数已经超过30起,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2016年发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雷暴哮喘”,有数千人在雷暴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甚至还有10人因哮喘而死亡,这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雷暴哮喘”事件。    而我国也并不是第一次发生雷暴哮喘事件。早在2018年9月,我国陕西省榆林市就发生了一起以儿童患者为主的“雷暴哮喘”事件,有56例患儿在事件中因哮喘而住院。2022年9月,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雷暴哮喘”事件,范围覆盖了银川、中卫、吴忠、固原和石嘴山等多个市,仅这些城市的11家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就达到了2709人,是我国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一次“雷暴哮喘”事件。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实是“雷暴哮喘”的重灾区,仅在2013年到2017年间,每年雷暴过后发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皮炎等花粉症病例数就都超过了100例,在此期间还有一名患者因为罹患“雷暴哮喘”而死亡。不仅如此,我国南方也有“雷暴哮喘”病例的报道,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5年也报道了一例“雷暴哮喘”患者,该患者的最初发病时间可以追溯到2009年。    因此,“雷暴哮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气候相关健康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甚至还可以危及人类的生命,而且还有发生越来越频繁,患者人数不断大幅增加,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雷暴哮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雷暴哮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认为,“雷暴哮喘”的过敏原是真菌孢子和草花粉,它们本就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过敏原进入到敏感人群的鼻腔和呼吸道内,会刺激这些人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抗体——IgE。这些过敏原特异性的IgE,会与一种被称为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肥大细胞是一种充满颗粒的“脾气暴躁”的免疫细胞,一旦结合在它表面的IgE与花粉等过敏原结合,它就会感到“受到了冒犯”,进而释放细胞内的颗粒。这些颗粒中储存了大量的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而组胺堪称人体内的“烈性炸药”,可以与血管、黏膜、支气管平滑肌等处的组胺受体结合,造成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加和平滑肌痉挛收缩等生物学效应,引起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气道狭窄等状态,发生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    雷暴是一种很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一种中等强度的对流系统,是对积雨云及其伴生的雷、闪电、阵风样表面风、旋风、冰雹、结冰、沉淀,中度到重度上下气流等各种强烈活动的天气现象的总称。在雷暴天气中,真菌孢子和花粉会被阵风样的表面风、旋风裹挟而停留在空中。国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雷暴时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能够导致花粉颗粒受潮而重量增加,因此会下沉在人体呼吸的低空中,而且空气中的水分还可以导致花粉颗粒膨胀而破损,形成过敏原性更强的小花粉颗粒或者碎片。这种小花粉颗粒或者碎片,更加容易进入人体的气道和肺,引起哮喘的症状。    与人们普遍熟知的雨水可以清洁空气,减少污染物在空中的停留不同,雷暴天气往往导致环境中的花粉和真菌孢子本身及其碎片以气溶胶的形式浓度大幅度升高,使人体更加容易被诱发过敏。这些就是“雷暴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了。

   我们该如何应对“雷暴哮喘”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率的增加和过敏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雷暴哮喘”病例的发生也日趋常见。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宁夏、陕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北京市,夏季空气中的菊科蒿属植物花粉浓度比较高,容易造成“雷暴哮喘”的聚集性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生活,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的安全,特别是对免疫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和免疫及呼吸系统功能衰退老年人的威胁更大。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雷暴哮喘”带来的挑战呢?    做好以下七个字就能从容面对“雷暴哮喘”的威胁,这七个字就是查、减、防、治、调、忌、逃。    “查”,就是要查找引发“雷暴哮喘”的风险因素。一方面,“雷暴哮喘”往往发生在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哮喘等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中,有这类病史的人应该去检测过敏原的种类,特别要关注是否有真菌及草花粉过敏原的存在;另一方面,如果存在草花粉过敏风险的人群及其家属,在夏季应该特别关注雷暴和花粉浓度等高危天气状况的预报,一旦收到预报,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应对“雷暴哮喘”的准备。    “减”,就是要减少与空气中的过敏原接触。在我国,聚集性“雷暴哮喘”事件主要发生在北方靠近草原和沙漠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过敏原主要是菊科蒿属植物在夏季释放的草花粉。这类植物往往被用于防沙治沙以及城市的景观绿化,目前呼和浩特等城市以及其它部分地区,已经在尽量减少或者停止蒿属植物在城市的绿化和治理沙漠中的使用。但是,如何减少存量植物的花粉释放问题,也应该是今后有关部门需要考虑实施和攻关的课题。可以借鉴之前一些城市在治理春季杨树花粉过敏原释放中采用的使用植物抑制剂的方式,在“雷暴哮喘”高发季节,对蒿类植物密集地区释放花粉产生抑制剂。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在前面查明过敏花粉种类的基础上,关注天气和花粉预报,在雷暴和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避免外出,减少与花粉的接触。    “防”,就是在草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和雷暴天气时,做好过敏原的防护工作,可以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从而减少与花粉等过敏原的接触。    “治”,就是在“雷暴哮喘”发生的时候,及时进行治疗。“雷暴哮喘”是一种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十分迅速,症状可能会在接触过敏原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来势凶猛。一旦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憋等症状不能缓解者,要及时就医。由于“雷暴哮喘”病情进展很快,其病情与过敏原,也就是花粉在呼吸道黏膜上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在“雷暴哮喘”症状出现时,也可以服用抗过敏药进行治疗。及时进行鼻腔清洗,减少花粉进一步吸入进入气道和肺,可能会有助于缓解“雷暴哮喘”的病情发展。因此,洗鼻器可以成为应对“雷暴哮喘”的生活必备“神器”。    “调”,就是对于那些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可以进行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整,减少发生“雷暴哮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维生素D等营养调节剂的补充或可以减少哮喘的发生,而中医药调理和三伏三九贴等我国传统医药疗法也有助于减少哮喘的发作。特别应该关注的是,此次“雷暴哮喘”的主要收治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都分别发表了学术论文,表明脾氨肽口服溶液具有调整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也会有利于减少“雷暴哮喘”的发生或者减轻症状严重程度。

  “忌”,就是要对辛辣食物忌口,戒烟,不饮酒。辛辣食物和烟酒,都可以增加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风险以及气道的敏感性,容易诱发和加重哮喘的症状。在“雷暴哮喘”高发季节,适当的忌口和戒烟酒,能够有效地减少哮喘的发生和症状的严重程度。“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对于出现过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雷暴哮喘”患者,在上述办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如果有条件,可以暂时前往外地无花粉区,待花粉季节过后再返回。最后要说的就是,即使对之前没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人群,也应该做好应对“雷暴哮喘”的准备,因为雷暴天气不仅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也会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甚至引起普通健康人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哮喘症状。同时,由于对草花粉过敏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菊科蒿属等产生草花粉植物面积和致敏草花粉污染区的不断扩大,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雷暴天气增加,也使得“雷暴哮喘”的发生更加频繁。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雷暴哮喘”的威胁,学会上面的七种方法,坦然面对“雷暴哮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