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投资酱酒就是投资未来


  近年来酱酒火热已有目共睹,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远超浓香,及其它上十种香型,那么酱香酒的优势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深受人们喜爱呢?

  1、繁复的酿造工艺造就优质品质,

  酒体醇厚,优质酱酒具备天然稀缺性

  纯粮食酿造,出酒率低。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酱酒选取糯高粱作为酿酒原料,利用高粱皮里面的高含量的单宁和花青素,产生复杂的多维度的香味成分(酱香1400多种,远高于清香的470多种、浓香的580多种),选取优质小麦制造高温大曲,粮曲比例1:1。粮食用量大,出酒率低,一般不超过20%。

  在2011年9月1日的一场拍卖上,一位神秘的商人用1070万的价格拍下了一瓶生产于1935年的赖茅酱酒;至今为止1070万也是世界白酒的标王,可见优质酱酒在市场上的抢手程度

  2、赤水河流域为核心酱酒产区,

  存在产能天花板

  位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区的赤水河流域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酱酒的黄金产区。在当地特定的水源、土壤、气候、气温所催生的酿酒微生物环境下,形成了目前公认的酱香风味。

  从原料上,赤水河流域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为优质酱酒的主要原料;水源方面,赤水河在国家保护下受工业污染很少,且两岸都是紫红色土壤和砾土,土壤质地松散、孔隙大、渗透性强,经历层层过滤的河水水质无色透明、微甜爽口,是酿酒的重要水源。此外,赤水河夏天温度和湿度较高,能够形成天然的“蒸锅”般的气候,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使酿造的酱酒风味厚重、复杂、悠长。

  赖氏古法酿造法的第十三代传承人赖弟强和他的华贵酒厂就位于酱酒的核心产区:茅台镇赤水河畔区域。

  从产能产值来看,2020年赤水河流域酱酒产能约50万吨,约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赤水河流域产区极限容量是60万吨,加上四川产区及全国其他产区,预计十年内酱酒产能会达到80-100万吨。酱酒扩产难度大,有限的产能也加强了酱酒的稀缺性。

  3、独特的“12987”生产工艺

  生产季节性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共需要1年的生产周期、3年以上的贮存期,整个生产流程合计约5年才能出厂销售,遵循“四高两长”的传统工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和高温流酒,生产周期长、贮存时间长)。

4、酱酒越陈越香

  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作用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变得更稳定,酒精的刺激感减弱,口感更柔和;硫化氢、硫醇、乙醛、丙烯醛等影响酒体口感的低沸点不良物质慢慢挥发,去杂增香;醇和酸之间的酯化反应使醇、酸、酯慢慢达到平衡状态;醇和醛的缩醛反应减少游离醛的含量,同时长期储存使联酮类物质大量生成,酒质由燥辣变得绵柔,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

  随着酱酒储存的时间越长,酱酒的金融属性就越高,市场价值自然也就越高,酱酒基酒每过一年,便会以15%-20%的比例增值,随着年头的增加比例也会更高

  可以说:理论上来说,酱酒是无上限增值的金融产品

  5、大众消费和消费升级背景下,

  消费者对白酒品质和健康性的要求提升

  伴随着白酒消费结构向大众消费转变,以及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下,白酒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口感好、不上头是选择白酒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价格更高的白酒,另外也强调理性饮酒、健康饮酒,即“少喝酒、喝好酒、喝健康酒”。

  品质、品牌将成为酱酒核心竞争壁垒,坤沙酱酒稀缺

  酱酒生产工艺分为坤沙、碎沙、翻沙、串沙四种。坤沙,即采用“12987”生产工艺,整体耗时5年,且对环境要求高,出酒率低,生产成本高。

  碎砂,即把高粱全部粉碎,一般打磨成粉,经过二次投料,取两至三次酒,生产周期可缩短至数月,贮存期两年左右,出酒率提高,以茅台王子酒为代表。

  翻沙,即把坤沙工艺七次取酒后应丢弃的酒糟加入新的高粱和药曲进行取酒,生产周期很短,贮存期一年左右,以茅台迎宾酒为代表。

  串沙,则是在应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进行取酒,酒质差。

  通常意义上的酱酒扩产难是指大曲酱香(坤沙工艺)扩产难,较为稀缺。2020年酱酒60万吨产能中大曲坤沙约占50%,其余基本为翻沙和碎沙酱酒,且预计2021年可销售的大曲坤沙酱酒不超过15万吨。随着消费者对酱酒的理解和认知提升,未来将进入品质竞争时代,大曲酱香将更受追捧和青睐,也将显得更为稀缺。

  标志着赖氏古法工艺的赖师傅系列酒就产自于华贵酒厂,厂区位于茅台镇核心产区靶心位置,只选用5至10年的坤沙酱酒,保证酒体优秀;采用纯古法酿造储藏,保证风味纯正,茅台八仙之一的冯小宁担任总工程师为口味把关,保证每一口酒,就是大师之作。